就像在春天暴发的德尔塔变异株一样,奥密克戎让今年冬季的疫情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

图片来源:pexels

当地时间12月20日,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公布的疫情模型数据显示,截至12月18日的一周,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病例所占总病例数的比例已经达到73.2%,奥密克戎已经取代德尔塔成为美国的主要流行株。

这种大约在一个月前引起全球广泛关注的变异株,兼具堪比德尔塔的高传播效率以及极高的免疫逃逸概率。根据北京大学研究团队在预印版网站BioRxiv发布的数据,在分析了247种病毒刺突蛋白RBD(受体结合区)中和抗体的表位分布和逃逸情况后,发现至少85%的新冠中和抗体被奥密克戎逃逸,目前紧急使用的大多数中和抗体均对奥密克戎失效。

腾盛博药此前曾发布公告称,新的体外嵌合病毒实验中和数据表明,其自主研发的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BRII-196/BRII-198联合疗法)保持对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奥密克戎的中和活性,是为数不多的基本上不受奥密克戎影响的新冠中和抗体。

时代财经从12月21日上午举办的腾盛博药线上媒体会上获悉,由于奥密克戎在刺突蛋白RBD区域的重要变异位点多达15个,因此主要针对RBD区域与人受体ACE2结合位点的BRII-196对奥密克戎的中和能力显著降低,BRII-198则基本不受奥密克戎的影响,并且腾盛博药高级副总裁、生物制药部门负责人朱青强调,在高浓度的环境下,BRII-196仍然可以有效抑制病毒,因此腾盛博药新冠中和抗体的联合疗法依然保持了对奥密克戎的中和活性。

当日下午收盘,腾盛博药涨幅4.69%,总市值达到249.22亿港元。

国产中和抗体无惧奥密克戎

腾盛博药新冠中和抗体联合疗法的“出道战绩”堪称惊艳。

12月8日,国家药监局应急批准了腾盛博药旗下子公司研发的新冠病毒中和抗体联合治疗的上市申请,用于治疗轻型和普通型,且伴有进展为重症(包括住院或死亡)高风险因素的成人和青少年(12-17岁,体重≥40kg)的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其中青少年适应症为附条件批准。这是我国首个获批的新冠中和抗体疗法。

腾盛博药新冠中和抗体治疗药物的获批主要基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支持的3期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可以减少约80%的住院及死亡病例(中期分析结果该数据为78%),是全球获批的同类疗法中数据表现最佳的药物。

但在奥密克戎的流行背景下,中和抗体疗法能否有效抵御奥密克戎是更受关注的焦点。

在目前已经获批的中和抗体疗法中,仅有腾盛博药和GSK的抗体疗法同时对阿尔法、贝塔、伽马等至少9种突变株保持中和活性。面对来势汹汹的奥密克戎,目前也仅有腾盛博药和GSK抗体疗法扛住了压力。

在设计双抗体疗法的初期,考虑到新冠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变异概率较高,腾盛博药决定选择联合疗法,使用两个针对不同结合位点的抗体,以降低病毒变异后产生免疫逃逸的几率。其中BRII-196所针对的是病毒刺突蛋白RBD区域与人体ACE2结合的位点,以阻断病毒与人细胞受体的结合;BRII-198则会在RBD区域和ACE2结合后发生作用。

“从200余种抗体中挑选出2个,对于大家来说这可能只是一个数字游戏,但我们在挑选过程中是非常纠结的。因为要考虑到这2种抗体药结合病毒的不同位置,在不同阶段发挥不同作用,在这样一套‘组合拳’的相互配合下,才使得这对抗体可以在抑制病毒进入细胞过程,以及应对突变株出现时,发挥出我们预期的作用。”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全球健康与传染病研究中心与艾滋病综合研究中心主任张林琦对时代财经表示,“现在想起来这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决定,我们也为这样的结果感到欣慰。”

如何应对未来的突变?

对于所有新冠病毒相关药物的研发企业来说,不断在变异的病毒就像是一枚“定时炸弹”,新的变异株随时左右着市场竞争的格局。

截至目前,仅有腾盛博药自主研发的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和GSK与VirBio合作研发的单克隆体疗法Sotrovimab仍然对奥密克戎有效。

在小分子口服药方面,辉瑞公司的高级副总裁Annaliesa Anderson日前表示,该公司有信心保证其研发的口服药物PAXLOVID对防控奥密克戎毒株有效。

据了解,PAXLOVID在当地时间12月16日获得欧洲药品管理局的许可,在紧急情况下欧盟成员国可以使用该药物治疗不需要辅助供氧,但病情发展成重症、风险较高的成年新冠患者。

与通过静脉注射的抗体疗法相比,小分子口服药使用更加便利。但在腾盛华创首席执行官罗永庆看来,抗体和小分子口服药有不同的应用场景。

“中和抗体的作用是疾病的全程管理,在预防阶段可以与疫苗互补。研究结果显示,注射一次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人体在第9个月时候的抗体水平跟打第三针疫苗后的峰值相当,即至少维持9个月以上。预防作用外又可以防止轻中度患者发展为重度患者。小分子药物的优势是口服方便,但是需要使用5天,主要是抑制病毒复制。中和抗体基本上来自于人体,安全性更高;小分子是人工合成的,需要长时间来确定安全性。这两类药物都有各自的特点,很难预测未来的市场份额。”罗永庆说。

此外,腾盛博药近20个月的研发中,储备了上千种单克隆抗体,以应对未知的新冠病毒变异。

“奥密克戎的突变程度让人吃惊。病毒的突变具有随机性,科学家们正在研究这些突变的来源,以及这些突变产生的规律,希望对病毒未来的突变提前做出判断,以便对现有和备选的抗体进行评估。”张林琦表示。

朱青则指出,根据目前积累的经验,新冠病毒突变十分迅速,而且无法预测,从抗体研发的角度看,最重要的是寻找可以用于广谱治疗的抗体,它的结合位点要在保守序列比较多的地方,同时要有高活性,这是二代产品研发首要考虑的问题。此外,目前抗体主要的结合位点在RBD部分,其他的结合位点的研究也需要进一步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