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天津海关关员对泰达综保区的进料进行核验。邓泽龙摄

  “2021年,全国综合保税区以不到十万分之五的国土面积,实现全国七分之一强的外贸进出口值,全年实现进出口值5.9万亿元。”在海关总署近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自贸区和特殊区域发展司司长陈振冲说。

  据统计,2021年全国综合保税区进出口值同比增长了23.8%,较同期全国外贸进出口增速高出了2.4个百分点,占同期全国外贸进出口值的15.1%,对我国外贸的贡献率达16.5%。截至目前,我国综合保税区数量达到155个,占现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数量的比例达92.8%,已成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绝对主力军。

  位于江苏昆山综合保税区的世硕电子(昆山)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苹果手机及数字音频编码设备等电子信息产品的制造及维修业务。“在昆山海关的全程指导下,尤其是应用了‘智慧核销’功能后,企业的研发业务快速落地,维修业务持续放量,不断向‘微笑曲线’两端发展,形成增收又增利的良性循环。”该公司关务经理李苏说。

  “综合保税区的优势在于保税、免税、退税等优惠政策,在支持保税维修、跨境电商网购保税、保税租赁贸易业务等新业态发展方面具有天然优势。”陈振冲表示。

  据介绍,2021年,全国综合保税区内产业稳步升级,保税维修业务进出口值1856.7亿元,同比增长3.8%;跨境电商网购保税业务进出口值688.2亿元,同比增长9.9%;保税租赁贸易业务进出口值1121.2亿元,同比增长40.6%。新兴业态对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提升,全国综合保税区的发展活力显著增强。

  陈振冲说,今年综合保税区将进一步发挥保税、免税、退税等政策优势,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推动外贸创新发展。海关将继续积极支持各类新业态在综合保税区先行先试,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推动政策红利落地。

  将于今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海关综合保税区管理办法,明确了综合保税区内企业可依法开展的业务范围,同时鼓励各地根据当地产业特色、资源优势,发展适合进入综合保税区的项目,布局符合综合保税区政策的优势产业。与此同时,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15个省级政府出台了促进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的地方性政策措施,优化综合保税区营商环境效果明显,开发建设步伐加快。

  目前,全国21个自贸试验区中已设立60个综合保税区,综合保税区在完善政策、拓展功能方面充分发挥了先行先试作用,改革创新氛围活跃,其中,选择性征收关税政策等就是优先在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内先行先试,再向全国其他综合保税区推广的。在国务院第一批14项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中,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创新就占了6项。

  对于如何继续推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陈振冲表示,将在严格新设综合保税区审核报批的基础上,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自贸试验区统筹发展;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督,压紧压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指导各综合保税区因地制宜、体现特色、错位发展。

  “同时还要做好综合保税区年度发展绩效评估工作,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发展不理想的综合保税区按程序实施退出工作。”陈振冲强调说。(顾阳)